收錄文章
- 新媒體時代黑龍江省傳統手工藝類2022-11-16
- 良渚器物紋飾文化符號的轉化與數2022-11-15
- 從相對性思想看莊惠思想差異2022-11-15
- 《鄭氏規范》的孝義教育思想研究2022-08-23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士兵文化學習考2022-08-23
- 新時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與2022-08-22
- 大灣區多語種政府新聞標注語料庫2022-08-18
- 21世紀英美主流媒體對浙江形象報2022-08-18
2022年第12期
2022-06-29 點擊:
文學藝術
法國文學與中國文學的對比和融合研究
侯潔;1-4
曾曉文新移民小說中的異族婚戀書寫探析
羊芷萱;5-9
基于身份認同理論的德國電影中的鄉愁問題探究
黃吉祥;10-13
淺析宮澤賢治童話中的青色——以《雙子星》《夜鷹之星》《銀河鐵道之夜》為例
陳思宇;孔月;14-17+31
接受美學視域下《砌石與寒山詩》“禪境”英譯研究
李學敏;陳國興;18-21
語言文化
在文化語言學視閾下對呼和浩特市地名的研究分析——以賽罕區為例
劉雨涵;22-25
基于CiteSpace的國內二語寫作研究文獻計量分析(2010—2021)
牛芳園;26-31
二語習得中日語寫作的學習策略探究
黃陳林;32-35
維吾爾語多義詞及語義分析
劉夢桐;海麗恰姆·買買提;36-39+52
多模態話語分析視角下的桂南采茶戲劇本英譯研究
張婷;楊平平;張智藝;40-43
關中方言對普通話習得與使用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梁瀠;44-47
話語標記“是不是”研究綜述
羅順;48-52
淺談漢語四字詞語的韓國語翻譯
叢嫣;53-56
傳媒文化
網絡古生僻詞研究
唐璐璐;57-61
融合出版時代幼兒園教材建設新路徑
李彥歌;62-65
Emoji圖形語言探析——以微信平臺為例
李姝妍;付曉彤;66-69
明代名醫李時珍IP開發路徑和策略研究
張凌峰;70-74
歷史文化
文物數字化展示方式與傳播模型研究——以敦煌文物數字化為例
高宇睿;75-79
淺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寒士文學
王豫寧;80-83
沂河流域非物質文化資源調查與當代價值研究——以臨沂市為例
肖儀琳;楊婷;龍慢;陳敬;84-87
“王者功成作樂”說研究
黃懿;88-91
新世紀呼倫貝爾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概述
杜輝;92-95
文旅融合視角下桂林市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
翁芷琪;96-99
文化產業
翻譯目的論視角下南昌市民公園贛文化長廊英文旅游解說的問題與對策
李思逸;徐欣悅;徐筱秋;100-104
文旅融合背景下潮州旅游特色小鎮建設研究——以龍湖古寨為例
林溫迪;105-108
信息化背景下測繪檔案管理系統建設策略分析
李杰鴻;109-112
數字時代高校圖書館館配商服務轉型策略研究
劉莉;夏紅玉;113-116
基于文化創意視角的咖啡空間設計研究
張詣雪;117-120+131
高校藝術專業賦能鄉村振興實踐與策略分析
郭麗萍;121-124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發展協調度研究
劉亞迪;125-131
民俗文化
日本京町家的活用對中國文化遺產活用的啟示
馬成思;132-135+149
探析樂安縣“滾儺神”的舞蹈形態及文化內涵
劉秋彤;劉永紅;136-141
淺析黔東南苗族傳統村落文物遺產的價值
周林;142-145
文化與教育
利用群文閱讀提高農村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探究
尤彩麗;146-149
教師資格國考背景下高職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劉琴;150-153
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中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卞勇平;154-157
國際關系教學中檔案分析的應用研究
卞文龍;158-161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三全育人體系的價值維度與實踐向度
徐連應;162-165
職業啟蒙教育視角下非遺傳承與研學活動的融合路徑研究
江麗容;166-169+186
文化交流
基于SWOT模型對音樂文化產品出口策略的分析
程天宇;170-173
淺析二戰后東南亞華人的多元文化認同轉向與影響因素
宗海洋;174-177
中國傳統文化外宣翻譯研究——以《美麗中國》為例
周曉茜;178-181
文化論苑
“體育+文化”背景下的主題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提升策略研究
司馬宏昊;182-186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具體體現——學習《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段若章;187-190
紅色文化傳承與認知對大學生“紅色文創”盲盒消費意愿的影響研究——基于西安高校的調查
趙晶晶;程夢陽;張愛雯;張劍蘭;張新奇;191-194
儒家信任觀下的旅游目的地文化信任建構探究
鄧薇;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