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文章
- 新媒體時代黑龍江省傳統手工藝類2022-11-16
- 良渚器物紋飾文化符號的轉化與數2022-11-15
- 從相對性思想看莊惠思想差異2022-11-15
- 《鄭氏規范》的孝義教育思想研究2022-08-23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士兵文化學習考2022-08-23
- 新時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與2022-08-22
- 大灣區多語種政府新聞標注語料庫2022-08-18
- 21世紀英美主流媒體對浙江形象報2022-08-18
2022年第14期
2022-07-18 點擊:
文學藝術
谷崎潤一郎及其筆下人物在動漫中的改編脞議——以《文豪野犬》為例
宋澤隆;荊紅艷;1-4
小說《杯酒留痕》中的“送葬之旅”與人物身份思考
劉鑫;5-8
閩南城市石雕的文化價值
劉琴姐;9-12
中西方古典戲劇通俗化的比較研究
馮慶忠;13-16
淺談文學插圖創作中素材的收集與整理
張業磊;17-20
語言文化
鄉村振興和國際化進程中城市語言建設對策研究——以義烏為例
朱萍;21-24
基于英語語料庫的日常委婉語交際能力研究——以意為“洗手間”的各種表達法為例
王珊;鄭穎;25-28
文旅類高職院校民族語言文化傳承教育路徑探究
雷乾乾;29-32+40
中西思維方式差異視域下漢英翻譯中的靜態與動態轉換——以《圍城》英譯為例
謝飄飄;33-36
跨文化視域下埃德加·斯諾《西行漫記》翻譯策略探討
張帆;童世文;37-40
哈薩克語形態構詞形式與功能芻議
馬月;41-45
英漢習語中的文化差異對比及翻譯策略
鄭倩怡;46-49
傳媒文化
傳統出版機構的新媒體營銷模式改進策略分析——以移動短視頻為例
姜偉;50-53
網絡圈子文化對網絡意識形態的影響研究
曹怡;54-57+145
試論網絡語言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史菁;58-61
場域理論視角下漢語網絡語言變異探析
楊昊昕;62-65
歷史文化
新媒體時代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策略探究
丁小然;66-69
元宇宙視角下湖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應用探索
樓庭兼;70-73
紅色文化主題展覽在展示中華民族獨特精神標識中的作用探究
張越聰;74-77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活態傳承創新性研究——以廣東省河源市為例
張燕華;林歡偉;78-81
南雄紅色文化建設現狀及發展思路探究
胡劍鋒;82-85
基于傳統文化復興的中國武術生態失衡與回歸
周珂璇;徐國紅;86-89
文化產業
野蠻生長的民宿:民宿市場發展研究分析
李蕓嫻;萬麗萍;李彥蓉;劉將丞;90-96
論博物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作用與實現路徑
孫若晨;97-100
文創產業視域下英國貝奧武夫經驗對石敢當文化開發的啟示
張勇;101-104
館藏圖書資料的安全保護和管理探討
張浩;105-108
保護意識在當前文物保管和陳列中的體現探索
胡蕾;109-112
淺談公共圖書館文化志愿者組織服務管理——以湖南圖書館文化志愿者服務隊為例
謝麗娟;113-116
新媒體時代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研究
劉紅梅;117-120
民俗文化
鄂倫春族民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研究
劉亞夫;121-124
文化生態理念視角下仫佬族圖騰文化傳承與實踐研究
丁靜;125-128
略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變遷、傳承與發展
朝日格圖;129-132
文化與教育
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策略探究
王雪;133-136
人工智能時代財會人才教育與培養模式轉型研究
尹飄揚;陳馳穎;王可欣;鄭燕芳;137-140
基于成果導向教育模式的本科院校教學改革探索
楊永鳳;郭曉慧;141-145
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楊德新;李黎煒;146-149
中醫藥文化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思政教學改革的意義探討
高雪琴;秦勇;金艷文;150-153
廣西邊境民族地區國家認同教育融入小學學科教學的研究
吳敏;154-157
文化交流
中韓建交后韓國文學在中國的譯介研究現狀
樸美言;崔一;158-161
芻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張雅雯;162-165
非物質文化遺產外宣翻譯與新媒體融合傳播探究——以大理白族扎染為例
趙晟;趙琪;周祥玥;朱梓毓;李天朗;166-169
試析印尼社會中媒體報道建構的“鄭和”形象
馬君紅;170-173
文化論苑
文旅融合視域下詩路文化元素融入浙江大花園建設研究
胡海雯;胡潔;沈夢潔;張冰暄;葉曄;174-178
關于紅色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思考
彭丹;179-182
新時代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與實踐路徑
楊夢鴿;183-186
關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調查報告——以敦煌壁畫為案例
郭慕璇;187-190
淺析紅色文化研究中的基本點及前沿問題
孫世浩;191-19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轉化的踐行研究
馬芳婷;李紅軍;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