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投稿網站
當前位置: 主頁 > 往期雜志 >

2022年第16期

2022-08-04 點擊:
文學藝術
 
施紹莘詠花曲研究
荀超;1-5
英式幽默的跨文化傳達——英劇《神探夏洛克》藝術特征淺析
封宏硯;6-10
《古舟子詠》韻律、主題及寫作手法賞析
陳菁;11-14
《仲夏夜之夢》和《牡丹亭》的比較分析
陳思璇;15-18+55
芻議太宰治中期作品中“生”的希望體現——以《女生徒》與《斜陽》為例
詹子乂;19-22
奧爾巴赫《摹仿論》——用文字再現現實
張小波;23-26
 
語言文化
 
淺談老派上海話的魅力
黃煒;27-30
韓國高中漢語教材中名量詞的對比分析研究
呂寧;31-34
淺談“員”字
李福員;35-38
英漢雙語派生詞構成對比研究
李亞楠;葉琳;39-42
從《月下獨酌》兩個英譯本看詩詞翻譯
徐楚涵;43-46
后脫貧時代民族地區推普助力鄉村振興“三元多維”可持續模式探析——以涼山彝族自治州為例
李夢瀟;王丹;代林秀;李穎;姚丹;47-50
淺談維吾爾語關系形容詞
楊柳;荊學飛;51-55
 
傳媒文化
 
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相結合的高等教育類圖書出版融合創新策略研究
王羽佳;56-59
大學生數字身份的構建
甘泉;劉柯;甘露;60-64
“學案體”的始末考析——由“儒林列傳”到“學術史”
武雪婷;65-68
 
歷史文化
 
晚清以降山西文化名人的學術研究與出版探微——以張瑞璣為例
韓玉峰;73-76
石刻文獻傳播與傳承中華美學精神的意義探究
江朝輝;高媛;77-80
論古代西域詩在新時代傳播的意義
胡壯壯;81-84
孔子仁學思想探析
王雪;劉文英;85-88
文化產業背景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路徑研究
史學峰;89-92
 
文化產業
 
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王麗芬;93-96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貿易及高質量發展的策略分析
袁幹;97-100
鄉村振興背景下河洛文化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探析
任瑩;董子安;101-104
基于文化建設的圖書館員個人知識管理策略
康楷;105-108
沉浸式元素產業的研究與發展管理
陳冠旭;趙遠寧;仲柏霖;王飛;藍小離;109-112
基于地方書畫資源的通渭文化旅游發展研究
祁智斌;113-116+133
無錫梅村二胡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研究
李珊姍;117-120
 
民俗文化
 
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的發掘及傳播研究
崔瀟月;121-124
 
文化與教育
 
甘肅紅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路徑探析
霍芳霞;劉彩虹;楊喜梅;134-137
師范專業認證下的“雙導師制”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曹淑芹;馬玉霞;張秀玲;138-141
“U-G-S”教師教育模式下頂崗實習的協調聯動機制探析——基于肇慶學院(D縣)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的調查
梁玉玲;劉瑞棉;142-145
傳統文化視角下數學與生活的平衡
廖文婧;146-149
新時代教師自主發展的文化內涵、路向與實現策略研究
張玲蕊;史仁民;150-154
試論當代紅色歌曲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發揮
吳浠含;155-158
 
文化交流
 
論融媒體語境下紅色文化傳播策略的新走向——以紅安縣為例
張龍;秦敏;159-164+174
中日傳統手工藝的保護與再生設計比較研究
李王婷;165-168
現代美國文學中的“黃河文化”
李雅婷;丁寧;潘靜怡;汪競;林科余;南宮梅芳;169-174
 
文化論苑
 
試論審美視域中的工匠精神
徐章燕;175-177+182
革命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孫耀勝;丁瑜;178-182
文化自信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創新方向研究
柯統佳;183-186
論新時代贛南蘇區精神的弘揚與傳承
邱麗紅;劉仁和;187-190
詮釋學翻譯理論研究
劉瑤;191-194
基于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文獻可視化分析
任婷;周平;195-198
往期雜志 | 收錄文章 | 文化資訊 | 期刊簡介 | 加急審核 | 投稿須知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主管單位:黑龍江省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黑龍江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6-4110 國內統一刊號:CN 23-1601/G0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雜志社版權所有@|本站僅作征稿宣傳 京ICP備2021023680號-2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