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投稿網站
當前位置: 主頁 > 收錄文章 >

紅色題材電影的現代化轉向探析

2022-08-05 點擊:

——以影片《金剛川》《長津湖》為例

曹斌
(麗江師范高等?茖W校,云南麗江,674100)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懷舊的情緒也越來越重。在當代,紅色題材電影是比較受國民所喜愛的電影類型之一。紅色題材電影可以通過電影作為載體,來展現出革命戰役的歷史還原,并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依據,在某種程度上紅色題材電影對我國來說具有一定的紀念意義!堕L津湖》是繼《金剛川》之后又一部紅色題材的經典電影。該文主要從金剛川到長津湖的革命戰役中,充分利用電影的形式來還原歷史真實事件,并讓當代人們可以感受和學習到在戰役中中國革命戰士的無私奉獻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并給當代人們傳遞正確的中華民族價值觀,為弘揚和繼承紅色基因帶來助力。
     關鍵詞:《金剛川》;《長津湖》;紅色題材;電影敘事;現代轉向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2)03(b)-0018-04
 

Analysis on the Modern Turn of Red Theme Films

——Taking the Films The Sacrifice and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as Examples

CAO Bin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Lijiang, Yunnan, 674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eople's nostalgia is becon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contemponary times, the red theme flm is one of the film types loved by the people. Red theme films can be used as a carrier to show the historical restoration of revolutionary campaigns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China 's modernization. To some extent, the red theme film has centain commemorative signifiance for China.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in ollowed by The Sucrifice. is anoher classie film with red theme. In the revolutionary campaigu from King Kong Chuan to Changjin Lake, this paper makes full use of the form of film to restore the real historical events, so that contemporary people can feel and learn the selfless dedication and heroie spirit of Chinese revolutionary soldiers in the campaign, and convey the correet Chinese national values to contemporury people, so as to promnote and inherit the red gene.
      Key words: The Sacrifice;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Red theme; Film narration; Modem turn
 
      紅色題材的電影自出現以來就是為了宣傳中國革命文化意識形態,其對于國民的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思想政治建設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近年來,各種紅色電影題材受到了國民的喜愛,其一,紅色題材的電影可以讓當代人民感受到我國革命烈士的犧牲精神;其二,紅色題材的電影可以為弘揚和繼承革命精神提供依據!督饎偞ā泛汀堕L津湖》都是屬于采用了復合敘事的方式,擯棄了傳統的革命電影題材中槍林彈雨的模式,將很多電影經典鏡頭轉向革命戰士個體,所采用的方式屬于“無主角式”的群體視覺呈現,提升觀眾的觀看視覺體驗。從精神層面來說,單一的革命戰士英雄所刻畫出來的形象會讓觀眾產生一定的共鳴,在整個戰爭中任何一個戰士都有可能成為主角,為戰爭帶來勝利!督饎偞ā泛汀堕L津湖》跟隨時代的發展趨勢,構建當代美學風格的電影新形勢,并為我國紅色題材電影的現代化轉向提供了借鑒和依據。
 

1 紅色題材電影的現實意義

1.1 紅色題材電影作品為現代人提供了人生典范

      對于中國人民來說,紅色題材電影作品代表了一個時代,其承載著1950年-1970年這二十多年的時代記憶,并詮釋了時代精神以及構建時代所需要具備的核心價值觀念。紅色題材電影作品對很多革命英雄的形象進行了塑造;比如金剛川中的張飛、長津湖中的余從戎等,從這些革命英雄的身上,可以看到戰士對于革命的堅定信心以及無私奉獻的愛國精神,這些精神在當代起到了一定的激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當代人們雖然是生活在了和平的時代,沒有革命時期的物質壓迫以及戰爭的威脅,但是正是因為革命時代的革命戰士為我們打下的和平時期的寧靜,才為后人帶來了更好的生活環境[1]。若是人們沒有找到堅定的信念堅持下去,那么會導致人們的精神在唯物主義社會中受到抵制,無法接受紅色題材電影中所包含的精神和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堅定紅色題材電影作品的創新,有利于在當代社會中弘揚革命英雄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1.2 紅色題材電影作品有利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

      紅色題材電影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電影作為載體來對歷史戰役進行重現,并讓當代人民去學習革命戰爭當中的英雄人物精神,并堅定和守護我國和平年代人們幸福安康的生活。此電影題材在某種程度上是通過作品來體現出革命精神,在革命戰役中凸顯出了中國人民在面對外來壓迫時,敢于奮起反抗,為了追求民族的自由和解放來進行斗爭的不屈不撓精神。不屈服任何一個其他民族和國家,要建立屬于我們自己的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正如我國國歌中所高唱的“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后的吼聲”,以此來用戰役獲得勝利。紅色題材電影作品能夠展現出革命年代的人民為了得到自由、得到屬于自己的領地,而甘愿犧牲自我以及無畏的精神面貌。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人們的懷舊思想也越發的凸顯,針對歷史背景下我國先烈為了可以獲得戰爭的勝利所作出的犧牲,當代人們在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時,需要以愛國精神作為正確的價值觀,并對我國歷史和革命時的偉大民族精神進行發揚。先進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精神是可以作為一個國家的整體凝聚力的,并且也可以讓全國人民結合在一起,形成更為強大的力量,為國家繁榮奠定基礎。紅色題材電影作為歷史重現的載體,可以作為強化國民愛國主義精神傳承下去的橋梁,為繼承民主精神作出貢獻。
 

2 現代化視覺轉向——微觀視角下的歷史再現

      在一部電影當中,人物的角色是構成整體情節的主要內容,同時人物的角色變化也是推動電影故事發展的重要元素,一個優秀的人物角色塑造,能夠賦予電影人物新的靈魂。而要想在電影中將人物角色塑造到一定高度,就需要相應的視角去配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人物與視角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人物與視角不能單獨出現在電影中,也就是說,人物在電影中的呈現必將是某一種視角下的人稱表現,視角同時也存在于人物塑造當中。從這里就可以看出,一部電影中的具體敘事角度能夠影響它的藝術表達方式與意識[2]?v觀大多數戰爭片的拍攝視角,很多都是采用宏觀的大場面,凸顯出戰爭的激烈與殘酷;這種藝術的表現形式,一方面考慮到了觀眾觀看電影的視覺沖擊感,讓觀眾可以更好地沉浸在宏觀的電影情節中;另一方面這種視覺表現方式也能夠更好地體現出戰爭的規模,尤其是在抗日戰爭一些大規模的會戰中,幾乎都是采用這種表達方式。但是這種視角表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凸顯出了整體的效果,沒有從個體上對藝術進行表達,很難透過一些細節去體現出戰爭的殘酷。
       華萊士·馬丁曾說過:“為了理解視點在功能上的重要性,我們必須擴展其他意義氛圍,使其不包括人物和敘事者的關系,而是包括人物之間的關系,讓每一個電影中的人物都可以像敘述者所做的那樣,提供一個透視行動的視角。”管虎(《金剛川》電影其中一位導演)對于這種主觀鏡頭的使用可以說是非常的偏愛,幾乎在他所有的電影中都能夠看到主觀鏡頭的存在;而在《金剛川》這部電影中,所描繪的戰爭場面基本都是圍繞著一條河展開,實際電影可以發揮的空間相對較小。但是在電影拍攝時,為了更好地體現出戰爭的規模與實際效果,就運用了“目視化”望遠鏡視角這一道具,從個體上擴大了整部影片的空間范圍。如將《金剛川》這部電影以不同視角進行呈現,先是從中國人民志愿軍角度,以修建橋梁讓后面的大部隊順利通過為切入點;其次是以美軍為視角,在志愿軍修建橋梁的過程中不斷進行轟炸,然后志愿軍又將轟炸的橋梁進行修復,如此反復,一個個微觀視角相互交織,從不同的視角與角度呈現出了血與火交織的真實戰場狀況。其中在電影即將結束時,美軍進行了最后一次轟炸,一名眼睛受傷,看不見前方的志愿軍戰士站立在橋梁上,鏡頭透過他的耳朵,聽到了身后其他戰友沖鋒的聲音;鏡頭一轉而過,橋梁下是一個個志愿軍戰士用自己的身體作為支撐,搭建的一座“人橋”。這種從某一個戰士的微觀視角去體現出志愿軍戰士的無畏、強硬的戰斗力的畫面切換手法,很好地渲染了電影的整個情節,為整部影片起到了較好的補充。
     以微觀視角的方式讓個體生命得到呈現,能夠讓一部電影的整體表達效果更好,同時對于表現人物的形象來說,也可以變得更加的生動,為整部電影增添活力。這種微觀視角在電影《長津湖》中也有體現,當電影的最后一部分,志愿軍戰士全部埋伏在美軍據點附近,等待最后的沖鋒指令時,也是以微觀視角的方式,對個體人物形象進行塑造。在等待進攻沖鋒的過程中,當時的天氣極為寒冷,志愿軍戰士穿著破舊的棉衣,吃著已經凍得堅硬的洋芋;而美軍正在他們的營地中過圣誕節,吃著火雞,喝著酒。志愿軍戰士目光堅定,在雪地中靜靜等待著沖鋒指令,而美軍輕松活躍,臉上洋溢著笑容。這種從兩軍食物與所處環境上做細節刻畫的不同表達方式,以微觀的視角凸顯出了宏觀的意蘊。等到進攻沖鋒信號出現,所有埋伏在附近的志愿軍戰士們全部起身,激動的沖向美軍,此時鏡頭專門表現出了美軍戰士臉上的驚慌,這種以微觀視角表現出兩軍戰士的不同反應,極大地豐富了電影的情節[3]。同時在戰斗的過程中,通過對七連炮排排長雷睢生的個體呈現,表達了所有志愿軍戰士的形象。
     當美軍撤退時,已經呼叫了空中支援,并且留下了標記,雷睢生為了保護戰友及戰斗的勝利,獨自將信號彈徒手放到了車上,然后駕車向著美軍撤退的方向駛去。信號彈的溫度越來越高,雷睢生的后背逐漸被高溫炙烤著,臉上的皮肉也出現了裂開,但是他以堅定的眼神表現出了對勝利的渴望,對趕走美軍的強烈情感,最終將信號彈成功駛離戰友的范圍,減少了大部隊的損失。最終雷睢生在痛苦中犧牲了,七連連長伍千里掏出花名冊,含著眼淚劃去了他的名字,七連的老兵剩下的幾乎一個手都能數得過來。從雷睢生一人的微觀視角,表現出了志愿軍參加抗美援朝,堅信戰役能夠取得勝利,渴望戰爭早日結束,期待和平到來的美好愿望。!堕L津湖》對雷睢生人物形象的塑造,以他個體的形象,體現出了一個老兵對于年輕戰士的疼愛,在面對不得不上的戰斗時,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讓他們活下去。雷睢生代表了無數為戰爭犧牲的志愿軍戰士,戰爭的慘烈、冷血和顫抖,在國產戰爭片的展現一直是比較隱晦的,但是在《長津湖》中就以一種個體直觀的方式表現出來,讓觀眾能夠記住戰爭的殘酷。
 

3 現代化價值轉向——新時代的警世之音

     在現代化時代背景下,人們需要去了解和認識到革命精神的重要性。通過紅色題材電影來充當載體,可以讓人們通過歷史的還原了解到歷史真相,學習中華民族革命戰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勇猛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紅色題材電影的創作人需要遵循歷史,對革命歷史戰爭進行再現,讓當代人們充分的從歷史當中去吸取更多的經驗與教訓,并實現新時代的成長!督饎偞ā泛汀堕L津湖》作為抗美援朝中比較典型的革命戰役,以此作為時代背景來進行紅色題材電影的歷史再現,對于當代人們的價值轉向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
     抗美援朝戰役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戰,也是抵御侵略者保衛國家和平的重要戰役?姑涝瘧鹨郾l時,新中國剛成立,在戰斗設備層面是要弱于西方發達國家的。但是,在此戰役中,中國革命戰士利用自己的優勢打贏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并且還給其帶來了極為嚴重的損失[4]。該戰役讓西方各國無法再隨意的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動戰爭,若是要想發動戰爭勢必不會輕易的讓其從戰役中全身而退?姑涝瘧鹨蹌倮,新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以及威望有了明顯的提高,此時全國的國民都從心底里有著自豪感,也讓全國人民再一次的團結起來,讓新中國可以更強大,因為在新中國成立過程中是非常艱辛的,有很多苦難,所以人們也會記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安康生活。
       自2019年開始,西方諸多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撕毀了世界經貿協定,對我國多種產品加大了稅收,和我國在市場中打貿易戰爭,并限制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讓全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了嚴重的威脅,為了有效的控制我國武漢新冠疫情的蔓延,省政府采取了封城的措施,使國內經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于停滯的狀態。當我國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時,有很多周邊的鄰國,看到我國受到了新冠疫情帶來的困難,想從中占領國土,妄圖引發戰爭,此時中國直接作出了反抗和抵御的措施,直接打消了這些小國家的惡劣心思。在當前這個和平時代下,不能因為國家繁榮了而失去對外國的警惕心,不然會給國家帶來危害。
    《金剛川》和《長津湖》的上映讓全國人民重溫了歷史,讓當代人們了解到了現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先輩革命烈士用自己的性命和鮮血所換來的,這對于當代中國人民無疑是警世之音。就像這兩部電影的最后,革命烈士們使用自己的身軀來構筑出一座人橋,形成血肉之橋,在我國五千年歷史中,一次又一次的繁榮都是烈士民眾全仆后繼所創造出來的,這并不是個人英雄的功勞,而是參加革命戰役的每一位國民所拼湊出來的宏圖[5]。在《金剛川》和《長津湖》電影中,革命戰士們都是來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在語言的溝通方面都是使用自己地方的方言,有四川話、陜西話等等,這些革命戰士彼此之間雖然不認識,但是其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打敗侵略者。在電影中,戰士們口里說著自己家鄉的方言,給相對嚴肅的戰場帶來了一定的戲劇性,也讓整部電影有了一絲的喘息,不那么壓抑。與此同時,這也暗示著,來自不同地區的革命者,盡管他們之間都不認識,但是都抱著打敗敵人的決心和信念聚集在一起。在新時代下,需要讓此類電影題材更豐富更貼合歷史,需要將中華民族精神展現出來,要讓世界各國看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和頑強,從而促進我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6]。
 

4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在國際中也有了一定的話語權,這些都是我國革命先烈用自己的鮮血和性命換來的,所以需要當代人們謹記。在紅色題材電影中,需要去宣揚中華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督饎偞ā泛汀堕L津湖》以詩意敘事形式進行歷史重現,從微觀視角對歷史還原,使中華民族革命先烈的無私奉獻精神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在影片中得以弘揚。在當代,針對紅色題材電影的價值轉向,需要人們了解到歷史的真相,并以歷史中先烈的精神來證明抗美援朝戰爭中我國的正義性,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層面的指引。
 

參考文獻

[1] 沈魯,鄭光明. 近年"紅色題材"影視作品文化傳播分析[J].電影文學, 2021(2016-12):8-10.
[2] 邱驪吉. 9部電影,帶你重溫紅色記憶[J].東方電影, 2020(7):20.
[3] 閆德亮,李娟.中國主流電影紅色敘事考察[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 53(5):6.
[4] 李珊珊.新中國十七年"紅色經典"電影的敘事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0.
[5] 郭松洋.新時代背景下影視作品中的紅色文化研究[J].電影文學, 2019(21):4.
[6] 徐雪霏.紅色題材電影的創新美學[N].天津日報,2021-07-13(10).

作者簡介:曹斌(1980.10-),男,陜西商洛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影視藝術。

往期雜志 | 收錄文章 | 文化資訊 | 期刊簡介 | 加急審核 | 投稿須知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主管單位:黑龍江省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黑龍江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6-4110 國內統一刊號:CN 23-1601/G0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雜志社版權所有@|本站僅作征稿宣傳 京ICP備2021023680號-2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