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文章
- 新媒體時代黑龍江省傳統手工藝類2022-11-16
- 良渚器物紋飾文化符號的轉化與數2022-11-15
- 從相對性思想看莊惠思想差異2022-11-15
- 《鄭氏規范》的孝義教育思想研究2022-08-23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士兵文化學習考2022-08-23
- 新時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與2022-08-22
- 大灣區多語種政府新聞標注語料庫2022-08-18
- 21世紀英美主流媒體對浙江形象報2022-08-18
2022年第17期
2022-08-08 點擊:
文學藝術
學院派表演藝術發展策略研究
靳志剛;1-4
試析21世紀以來夏季奧運會主題曲對于人文精神的表達
包云;5-8
數字人文視角下論《雪國》文本中的悲與美
陶建明;9-12
頹廢的朦朧樂章:魏爾倫與邵洵美的文學創作對比研究
田子玄;13-16
試析托妮·莫里森《寵兒》的文體特征
徐楚涵;17-20
網絡文化背景下七夕文學的當代書寫
丁意;21-24
道家美學思想在國產動畫電影中的應用研究
賀小敏;劉馨蕾;25-28
語言文化
釋意理論視角下中國文化特色詞的口譯策略研究
冷錦英;29-32
英語歧義詞加工研究述評
王瑜;33-36
政治文本翻譯策略探究
賈懿;37-40
社會翻譯學視域下謝靈運詩歌英譯研究
黃璐;41-44
鞋類店鋪名稱語言考察——以株洲南大門負一樓店鋪為例
夏怡穎;45-48
和語顏色詞和外來語顏色詞的同義詞對比分析
郭睿琦;49-52
“路”圖式下漢語習語的認知解讀與英譯策略研究
王煜;張靂;53-56+65
傳媒文化
紙媒記者如何有效利用網絡新聞資源
趙萌;57-60
認知社會語言學角度分析“emo”的符號狂歡
王子超;61-65
新時代成都天府文化的視覺敘述路徑探析
賈佳;66-69
歷史文化
抗戰時期貴州的文化團體與出版業的發展繁榮
田牛;70-73
《云仙散錄》版本考
米蘭;74-77
先秦語境下耕讀文化的精神價值探究
岳丹妮;任盛蓉;張強;78-81
《孟子·盡心下》“鄉原”問題疏解
陳紫菡;張斯珉;82-85
滇黔桂邊革命老區紅色體育發展初探
汪明海;朱敬敬;趙瑞朋;劉其龍;86-89
中國哲學中的兒童意象對當代兒童文化建設的啟示
陳懿婷;90-93
利用文物重塑縣級地域文化自信的實踐路徑探究——以永樂宮壁畫為例
張潔;毛濃華;94-97+182
文化產業
區級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新探——以廣州市黃埔區圖書館為例
黃慧;98-101
淺析潮流文化發展中的問題——以美國潮牌supreme為例
韋元正;102-105
古籍修復檔案在彝文古籍保護中的應用探究
鐘楚宇;106-110+115
系統觀視角下提升博物館展陳水平的路徑探究——以廣西革命紀念館為例
阮敏燕;111-115
中華傳統文化的產業化發展研究
白露;116-119
圖書館管理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段珍珍;120-123
民俗文化
淺論甘南藏族文化中的生態文明理念
李龍江;黨存紅;124-127
文化生態視角下蒙古族服飾的生態觀念與符號表達探析
謝紅萍;128-131
廣西環江毛南族儺面具的藝術特點及其文化內涵分析
莫開宇;132-135
文化與教育
民族地區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的完善路徑研究
熊光紅;136-139
基于“思政文化”融入一體化教學的護生職業素養提升研究——以《外科護理學》實驗-見習-實習一體化教學為例
楊永;譚思連;張瑛;孫心悅;趙甜甜;140-143
大學英語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策略研究
王英華;144-147
事業單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與文化建設融合途徑探究
劉文增;148-151
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設計競賽育人改革
霍楷;馬飛揚;152-156
新媒體時代的高校傳統文化教育研究
郭挺;王茜;157-160
文化交流
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字幕翻譯研究
吳茜;席悅;161-165
跨文化共情傳播視角下的北京冬奧會與國家形象塑造
王嘉瑋;鄭已東;166-169
明代中外飲食文化交流研究
陶蕊;170-173
文化論苑
歷史和國際視野下的中國海洋文化自信建構
周笑笑;174-178
關于武宣縣紅色文化傳承發展的調查研究
銀江;范曉琳;黎彥君;陳海格;葉凌玉;翟躍;179-182
論韶文化中的“和合”精神
文豪;183-186
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化自信研究
李博涵;187-190
淺論文化軟實力發展的“硬”要求
劉丹霞;191-194
文化與金融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馬蘭;王華珍;吳青;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