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投稿網站
當前位置: 主頁 > 收錄文章 >

新時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研究

2022-08-22 點擊:
王金麗,羌淼淼,阮星霆,楊帆,項俊華
(廣西大學 行健文理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5)
 
     摘要:德孝是中國一種傳統美德,是我國文化體系的組成部分,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文基于新時代背景,通過問卷調查方式,論述大學生德孝觀,從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從而提供具體的策略。讓新時代大學生認識到德孝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德孝觀,繼承德孝文化,起到弘揚中國德孝文化的作用。該文首先對新時代下德孝文化進行解讀,在相關概念基礎上,分析新時代下大學生德孝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通過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從社會、學校、家庭等方面指出當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存在的不足。最后,針對存在的不足,提出具體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德孝文化;繼承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4110(2022)03(c)-0079-04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y Culture in the New Era

WANG Jinli, QIANG Miaomiao, RUAN Xingting, YANG Fan, XIANG Junhua
(Xingji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Liberal Arts,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5, China)
 
     Abstract: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y is a traditional virtue in China. I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China's cultural system and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histor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y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heritance of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y culture,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strategies. Let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y,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inherit its culture, and play a role in carrying forward China's culture of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y. Firstly,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ulture of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y in the new era, and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concepts. Second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questionnaire data,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heritance of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y 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ety, school and family. Finally, aiming at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improv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New era;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 and filial piety culture; Inherit
 
    德孝是中國傳統美德,是中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德孝是中國一種主流的思想意識,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1]。現代社會鼓勵大學生踐行德孝文化,弘揚文化精神,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方面,加強德孝文化的宣傳,讓當代大學生深入了解德孝文化的精髓,從而繼承與弘揚德孝文化;另一方面,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下,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讓現如今的社會狀況與從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從新時代弘揚德孝文化的可行性出發,尋找新時代與德孝觀的契合點,提出新時代下德孝文化繼承的可行措施,讓德孝文化真正的融入到生活中,提高其實踐性,從而提高新時代下大學生德孝觀的自覺繼承意識。
     長久以來德孝文化是人們所推崇的倫理道德之本、行為規范之首。有著悠遠而深厚的歷史底蘊,面對新時代社會狀況的改變、人們思想觀念不斷變革等特點,大學生的德孝觀教育方式應該加以創新,跟上時代的步伐,年輕一代人肩負振興中華的重任[2]。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時代的未來,大學生是時代的接班人,研究新時代下大學生德孝觀文化歷史,才能深入了解德孝文化內涵。德孝文化涵蓋主流文化,在新時代發揮引領的作用,彌漫著文化氣息。因此,探究新時代下大學生德孝觀繼承與發展,讓大學生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民族文化的傳播充滿信心,提高對外文化影響力。其次,有利于豐富和完善新時代大學生的德孝觀教育理論。再次,從新時代大學生德孝觀為出發點,以此為契機探索出提高新時代大學生德孝觀繼承與發展的可行性措施,增加其在實踐中的可操作性。最后,增強新時代大學生德孝觀教育的自我教育意識。在新時代背景下,通過對大學生德孝文化繼承現狀進行分析,促使大學生自覺承擔起弘揚德孝文化的重任,提高自我教育的意識。
 

1新時代下大學生德孝文化繼承現狀分析

1.1大學生德孝文化現狀數據分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議上,強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既要吸收外來,還要體現中國特色,對中國傳統文化要充滿自信,文化自信照亮中國社會主義前進的步伐,讓德孝文化更具影響力,體現中華民族對德孝文化的傳承。全社會鼓勵大學生自覺傳承德孝文化,讓傳統文化走出國門,起到文化強國的作用,德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給中國歷史畫上濃重的一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肩負時代的重任,應鼓勵當代大學生踐行德孝文化,從而構建和諧社會。為了對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德孝文化繼承現狀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對德孝文化的了解發展、傳承方式和傳承內容為切入點,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參照德孝認知量表做成問卷,以在校生為調查對象,總共發放363份問卷,收回363份,有效問卷達到100%。問卷收回后,對問卷進行分析處理,總結歸納。

1.2當代大學生德孝觀現狀分析

     對德孝觀的情感大部分持肯定態度。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德孝觀念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德孝文化有新的定義和理解。筆者通過編制問卷調查表,對大學生德孝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第一個問題是“您了解什么是徳孝文化嗎?”根據數據統計結果可知,大學生基本了解德孝文化;接下來問題是“您對德孝方面的文化感興趣嗎?”33.30%的同學選擇“感興趣”,12.70%的同學選擇“不感興趣”,54.00%的同學選擇“一般”;在“您知道德孝文化的起源由來嗎?”選擇“知道”占15.90%,選擇“完全不知道”占28.57%,選擇“知道一些”占55.53%;針對“在新時代,您認為了解徳孝文化的起源有必要嗎?”選擇“沒必要”的占3.17%,選擇“無所謂”占14.28%,選擇“有必要”占82.55%。通過上述調查結果可知,當今大學生對中國德孝觀的含義、內容有接近40.00%的人是了解的,但是也有超過 50.00%的人是不太了解,超過 60.00%的同學對經典的德孝文化不熟悉。經過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于中國德孝文化的認知程度不夠深入,部分人對具體內容和典籍中的德孝觀都一無所知。在此次調查中,在問及“您愿意為繼承與發展德孝文化盡一份力嗎?”時,20.63%的同學認為是無所謂的,可見還需加強德孝文化的宣傳力度。
    經過上述調查可以發現,大部分大學生孝敬父母,認可父母的教育觀念。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基本了解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選擇合適的方式孝敬父母,不盲目,不愚孝,增強自身社會責任感,學會感恩。
 

2新時代下大學生德孝文化傳承存在的不足

2.1 自我成才意識強,家庭責任感相對缺乏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渴望自我成才,他們主動學習新知識,通過互聯網技術學習更多的知識[3]。在大學期間,他們就開始去了解未來自己要從事的行業。通過調查發現,當被問及“您認為在新時代繼承與發展德孝文化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大部分表示新時代下對德孝文化不了解,價值觀念不深入;此外僅有10%的大學生接受父母對自己未來工作的安排,因此,他們在學習專業知識外,還注重人文素養和社交能力的培養。
然而,自我成才外,對家庭缺乏責任感。在問卷調查中發現,有70%以上大學生表示在家很少做家務,節假日在家也就做些洗碗、掃地等小事情。父母下班后回到家要自己做飯,他們玩游戲或者做其他的事情。甚至同學之間有攀比心理,為了面子伸手向父母要錢,過生日邀請同學去豪華餐廳吃飯及送昂貴的生日禮物,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家長難以承擔孩子的開銷。

2.2社會上對孝道的忽視

    在中國的傳統意識形態下,德孝主要體現在子女長大后要承擔家庭的責任,孝敬父母[4]。這就是俗話說的“養兒防老”。在城市化進程中,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市,人口流動大,現居地與出生地不同,行孝方式也不同。在此種社會環境下,德孝教育和行為很容易被忽視。現今社會,子女在贍養父母的問題上也存在著有心無力、老而無養的現象,不少子女在老人還有一點利用價值時,一味的索求。隨著西方獨立、自由的文化理念的滲入,觀念上推崇父母與與子女之間建立平等的關系,子女成年后獨立生活,父母由政府養老。正是受到西方獨立思想的影響,導致子女對父母行孝意識淡薄。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影響下,個人主義思想不斷膨脹,導致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產生質疑。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大學生具備德孝觀念,但是在踐行德孝過程中卻大打折扣,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子女受全家人的寵愛,導致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不會主動與父母溝通,造成代溝越來越大。

2.3教育體系不完善,多樣化教育方式欠缺

     在問卷調查中,“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風俗漸漸被人們所忽略了,您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56.67%選擇“我國教育方面對此的不重視,導致從青少年開始對‘德孝文化’的忽略”,可見學校在德育文化宣傳方面的重要性。學校是大學生主要的活動場所,也是人才培養基地,肩負培養祖國下一代的重任。然而現今高校以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德孝文化素質培養。第一,在調查中發現,學校雖然開設德孝文化相關課程,但是課程較少。從這可以看出,學校對大學生德孝教育存在忽視情況,導致當代大學生德孝修養不足,德孝知識匱乏,這與高校德育觀教育方式有直接的關系。第二,學校德孝文化宣傳工作形式化。長期以來,高校德孝文化宣傳工作環境比較封閉,沒有與社會、生活相接軌,開展德孝活動也比較少,使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認識不深刻。教育工作者對德孝文化的傳輸以理論說教為主,不重視在學習中的教育,這樣一來導致當今大學生懂得德孝文化,但是并不知道如何踐行德孝行為,未做到知行合一。第三,學校德孝文化教育缺少互動方式,學校和家庭作為教育傳承的兩大主體,缺少多渠道、全方位、多形式的指導共育機制。

2.4個人修養不足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社會對人才的競爭非常激烈。一方面,當代大學生需要承受很大的心理壓力,很多大學生無暇顧及父母,導致德孝觀的缺失。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畢業之際,很多大學生為了能找到滿意的工作,考研、考證是常態。在就業壓力下,沒有過多的心思放在如何孝敬父母上。另一方面,有大部分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容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心理、思想還未成熟,人生觀價值觀還尚未形成。在此階段,大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不愿意聽取父母的意見。認為父母供養是理所當然的,單方面地索取,不懂回報父母,孝道意識薄弱。
 

3新時代下大學生德孝觀繼承與發展策略

3.1提高踐行德孝文化的自覺性

     德孝文化自覺繼承是本民族文化演變與發展的影響因素之一,提高大學生德孝文化繼承意識,實質上是讓大學生對德孝文化有更深刻的認識,并弘揚德孝文化,肩負傳承與發展德孝文化的責任[5]。學校除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德孝觀外,還需鼓勵大學生實踐德孝觀理論,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德孝文化有憂患意識。新時代的德孝文化,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實現文化自強。因此,大學生在繼承德孝文化的同時,還要促進德孝文化發展,讓其在新時代發揮新的歷史價值。

3.2建立網絡虛擬德孝觀與現實德孝觀教育相結合的模式

     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為了讓大學生更好地理解德孝文化的內涵,建立網絡德孝觀教育和現實德孝觀教育體系[6]。首先,以現實德孝觀教育為主,網絡虛擬德孝觀教育為輔。互聯網不斷滲透到各校和社會各領域,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互聯網技術改變了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但是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對大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家長和教師與大學生相處的時間較多,其思想和言行對大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網絡是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補充,教師借助互聯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德孝觀,通過互聯網傳遞正確的德孝觀,從而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自覺踐行德孝文化。其次,實現教育目標的統一性。網絡虛擬德孝觀教育和現實德孝觀教育的目標相同,在于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后,整合虛擬和現實資源。在新時代下,加強對德孝文化的宣傳,整合積極的因素,讓大學生更好地接受德孝文化的熏陶。

3.3規范網絡媒體,提供正面和安全教育環境

    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德孝文化,通過各種方式傳播積極的德孝行為,為當代大學生創造良好的網絡媒介環境。通過互聯網構建信息共享平臺,為德孝文化傳播奠定基礎,大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分享典型事跡,發揚榜樣精神,引導和感染大家繼承德孝文化。一方面,大眾媒體加強對德孝文化的宣傳,以優秀的人物為榜樣,激勵其向前發展;另一方面,加強網絡建設,凈化網絡環境,完善監督機制,加強網絡法治建設,構建網絡執法隊伍,維護網絡媒體安全。
     構建“三位一體”立體式教育體系[7]。創造良好的德孝文化教育環境,學校、家庭和社會這三者要相互配合,為大學生創造踐行德孝文化的環境,從而發揮德孝教育的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構建“三位一體”立體式教育體系,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參與;其次,學校、家庭和社會各司其責,促使德孝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把家庭教育納入學校監管范圍內,實現教育的統一。社會為大學生繼承與發展德孝文化創造良好的環境。
 

4結語

     德孝是中國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社會上思想文化存在多樣性,沖擊著傳統文化,大學生繼承與發展德孝文化的方式應該加以創新,把德孝文化根植于歷史背景,從而成為新時代主流思想。該文基于新時代背景,為了全面了解大學生德孝文化的繼承現狀,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當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認識不深、學校宣傳不到位等問題,最后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增強德孝意識,改變教育模式,豐富教育內容,優化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 趙軍華,白精衛.傳統孝德及對當代大學生孝德教育的借鑒[J].思想教育研究,2019(3):88-90.
[2] 韓巍巖.論加強高校的孝德教育[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2-14.
[3] 盧明霞,王立仁.試論孝德教育的源起和產生[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5):90-91.
[4] 計紅等.論高校開展孝德教育的內容與途徑[J].經濟研究導刊,2019(20):12-13.
[5] 包治國,龔云鵬.孝文化融入大學生感恩教育的路徑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9):24-25.
[6] 路怡.大學生慈孝觀教育與生命成長——基于當下慈孝觀教育缺失的現狀透視[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30):22,24.
[7] 黎藜,李玉雄,李靜.壯族“孝”文化的現代傳承與發展研究——基于清潭村的田野調查[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9):143-147.

基金項目:2020年自治區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項目“新時代下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與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013638039)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王金麗(1999,9-),女,湖南新寧人,本科,研究方向:傳統文化,電氣自動化。
通信作者:項俊華(1989,9-),男,廣西玉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引領,就業指導,通信郵箱:junhua701@qq.com。
往期雜志 | 收錄文章 | 文化資訊 | 期刊簡介 | 加急審核 | 投稿須知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主管單位:黑龍江省委宣傳部 主辦單位:黑龍江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6-4110 國內統一刊號:CN 23-1601/G0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雜志社版權所有@|本站僅作征稿宣傳 京ICP備2021023680號-2
久久精品这里热有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