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文章
- 新媒體時代黑龍江省傳統手工藝類2022-11-16
- 良渚器物紋飾文化符號的轉化與數2022-11-15
- 從相對性思想看莊惠思想差異2022-11-15
- 《鄭氏規范》的孝義教育思想研究2022-08-23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士兵文化學習考2022-08-23
- 新時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與2022-08-22
- 大灣區多語種政府新聞標注語料庫2022-08-18
- 21世紀英美主流媒體對浙江形象報2022-08-18
2022年第19期
2022-09-02 點擊:
文學藝術
明清竹枝詞中的嘉興南湖形象書寫秦思怡;魯俊豐;陳萍;李響;1-4
榮格原型理論視域下《李陵》中的人物自我探析魏文君;郭秋欒;5-8
連環畫《隕落瓊花》的創作實踐與文化傳播研究劉洋;王偉;王佳藝;9-12
《休戰》——愛情與死亡背后的城市文學郭陸雨萱;13-16
馬克思主義觀照下的比較文學中國學派理論發展與創新海雪;17-20
新媒體時代全民藝術普及的有效途徑探討段婭嫦;21-24
語言文化
日語復句中的事件發生概率與時間表現研究高立偉;25-28
《金粉世家》人物對話中的語義組構超常及其生成動因文曉藝;29-33
老年父母與子女間沖突性話語的多模態分析王藝涵;34-37
商務英語中跨文化交際下的語用失誤分析汪韓子;鄭紅;38-41
新聞標題的日語翻譯策略探析郭妍;周志柏;42-45
當今社會語言與文化教育之我見——基于美國《21世紀外語學習標準》的再理解高亦霏;46-49
陳直史書新證中字際關系的運用例釋朱添;宋婷婷;50-54
傳媒文化
基于5G VR+短視頻新媒體技術的地方特色文化傳播研究——以肇慶端硯文化為例鐘志容;55-58
數字出版傳播平臺的構建路徑探究茆京來;59-62
文化概念多維整合研究——評析《俄羅斯民族文化概念分析與解讀》理論特色于鑫;63-66
歷史文化
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尼瑪永澤;67-70
基建考古工作中的文物保護研究——以重慶市為例劉華;71-74
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銅陵市樅陽縣為例夏夢涵;程明康;劉子宸;江憶兒;75-78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秦付芳;79-82
劉向《新序》中的“新”與“序”之辨析王澤桐;83-87
中原文化傳承中的藝術創新探究付亞楠;申青冉;88-91
受眾參與視角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性發展王萌;92-95
新媒體時代綿陽市紅色文化在青年中的傳播現狀及策略研究蒲玲琳;裴怡;96-100
文化產業
鄉村振興背景下古村落保護與活化研究——以大足玉峰村為例龍彬;路斯奧;101-106
鄉村文化振興視閾下“布依八音”的傳承發展研究蒙春琳;姜似海;107-112
當代中國社區經濟文化圈建設探討——基于對羅馬浴場文化的研究胡佩;王思怡;文凌鶯;張華;113-116
基于文旅融合的歷史建筑群保護與開發研究——以“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為例王夢婷;117-120
文旅融合下國家遺址公園文化傳播創新研究——以桂林甑皮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為例韋明希;康洋;121-124
試論徽州竹雕工藝的傳承與創新王齊玥;125-128
民俗文化
藝術人類學視角下壯族服飾與美術創作的跨文化藝術語言研究杜小燕;129-132
基于“泥土鄉情”的飲食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云南飲食民俗文化為例李城潔;133-137+141
淺析老龍族和傣族結婚拴線儀式語言
茶娟;138-141
文化與教育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中醫藥院校畢業生全程就業指導模式探究信圓;142-145
“一帶一路”視閾下職業教育參與共建廣西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創新模式研究廖琛;農麗穎;146-150
傳統節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劉垚;朱子琦;151-154
齊魯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探析賈明明;高媛;155-158
大學生紅色文化的認知現狀及提升路徑探究趙景陽;劉培培;張學會;159-162+198
“三全育人”視域下高職校園語言文化建設及實踐研究崔少娟;163-166
文化交流
中國在俄羅斯的國家形象塑造與傳播——以孔子學院為例馬靜;167-170
新媒體環境下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傳播創新探析劉曉妮;171-174
杭州文化多語種短視頻宣傳策略研究林禎昊;175-178
文化論苑
當代青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研究盧陽倩;易佳儀;179-182
淺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學校教育的融合林語;陳嬋娟;183-186
傳統文化對增強我國軟實力的路徑研究張文嘉;187-190
高職女大學生對潮州非遺文化傳承情況的調研羅英迪;游敏;191-194
高校校園文化與區域文化的融合發展研究周亞夢;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