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文章
- 新媒體時代黑龍江省傳統手工藝類2022-11-16
- 良渚器物紋飾文化符號的轉化與數2022-11-15
- 從相對性思想看莊惠思想差異2022-11-15
- 《鄭氏規范》的孝義教育思想研究2022-08-23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士兵文化學習考2022-08-23
- 新時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與2022-08-22
- 大灣區多語種政府新聞標注語料庫2022-08-18
- 21世紀英美主流媒體對浙江形象報2022-08-18
2022年第20期
2022-09-02 點擊:
文學藝術
試析《騎兵軍》之《家書》的“沖突—嵌套式”敘事結構與情感張力張道中;1-6
法國電影中的跨文化沖突現象分析——以《岳父岳母真難當》為例李萌;7-10
淺談于爾克·舒比格的兒童文學創作何儷媛;11-14+23
當代文學中民族文化研究的價值和意義探究秦偉;15-18
魯迅與貝婁小說中知識分子群體共性研究江春奮;19-23
中外海洋文學人物鄭和與庫克船長的比較分析——以電影《鄭和下西洋》和《庫克船長》為例陳翠萍;翟慧麗;24-27
語言文化
人際語用學視域下談話節目中的女性話語及身份建構解讀張迪;28-31
中國政治話語語用標記俄譯機制分析——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為例鄭闊;32-35+52
英語翻譯中的文化適應性提升策略探析趙媛媛;劉艷茹;36-39
正字法鄰近詞抑制效應研究綜述李靜春;40-43
高語境文化視角下日漢翻譯難點分析及對翻譯實踐的啟示韓鵬;竇碩華;44-47
福建省政府門戶網站英文版翻譯失誤研究——基于切斯特曼的翻譯規范論盧鴻銘;48-52
《山海經》英譯個案比較研究——兼論中國神話英譯原則商雨斐;林孟廷;張琳;張媛媛;高圣兵;53-56
傳媒文化
融媒體環境下不同地域中醫藥文化傳播現狀比較研究周晶;黃瑞如;張歡;周翔;魏繼平;57-60+116
新媒體視域下大運河文化的影像傳播研究——以大運河常州段為例賈彥金;61-64
抖音短視頻對新時代青年的影響及對策研究崔賢;65-68
淺析地方教育出版社的多元融合發展之路——以新疆教育出版社為例鄭琪;69-72
歷史文化
基于中華文化認同視角的呼倫貝爾歷史文化遺產探析陳英哲;73-76
政府主導視域下的非遺保護策略研究——以前郭縣馬頭琴音樂為例楊帆;77-80
紅色文化資源立法保護探究——以廣西為例王宇飛;婁佳;81-84
《燕行錄》中的遼寧歷史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研究——以遼陽地區為中心金明實;85-88
文化產業
基于泰山石刻文化資源的旅游開發策略研究牛魯玉;劉培琳;劉富海;89-92
文化創意產業視角下的古村落保護與開發研究——以廣西桂林江頭村為例劉瑩瑩;趙航波;93-98
文化品牌傳播在陜西咸陽體育強市建設中的有效實施初探閆晉瑛;99-102
新時代高校圖書館員的服務能力提升策略研究包晶;103-106
秦嶺古道有聲類非遺旅游開發價值評價研究王雪綺;譚楚亭;陳雨桐;劉媛;107-111
基于需求導向的高校圖書館館配商服務轉型的實證研究劉莉;夏紅玉;112-116
民俗文化
漢維茶文化對比孫晨;柳慧;117-120
“互聯網+”背景下“龍肉宴”民俗活動的保護與傳承張明玉;侯小艷;黃正婷;雷安琦;121-124+139
國家級非遺“洪澤湖漁鼓舞”祭祀邏輯與地域研究趙燕姿;張璨;125-128
文化與教育
試論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文化意蘊石桐;門瑞雪;楊波;129-132
基于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藝術設計專業培養方案改革研究霍楷;呂瑩;133-139
湖湘紅色文化融入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研究昌盛;賀毅夫;黃錦珊;140-143
高職院校“教演創”三維協同校園文化建設研究譚芳;張景賢;144-147
中華文化元素在小學生電腦繪畫中的應用探究石轉麗;148-151
老子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高鑫;152-155
文化交流
海外留學歸國人員文化再適應的質化研究趙龍飛;吳真;156-161
高校外事檔案管理服務教育國際化的問題與對策呂慧;162-165
跨文化視域下廣西非遺的國際傳播——以“壯族三月三”為例雷雨晴;166-170
中外青年視角下的大運河蘇州段研學與文化傳播策略研究趙鳳娟;趙陽;張春銳;朱曉慶;171-174
受眾視域下廣西壯族山歌文化對外傳播探析黃冰;175-178
文化論苑
云南省來華留學生自我認同變化研究周燕飛;179-18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學生群體中的傳承路徑探索胡寒冰;183-186
非物質文化遺產進小學校園的途徑探析——以潮州剪紙為例胡琦;魏冬燕;陳澤琪;187-190
基于地方文獻開發現狀的信息化策略研究——以桂東南紅色文獻為例方艷;191-194
基于傳統文化資源整合的提升文化軟實力策略曾凡清;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