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文章
- 新媒體時代黑龍江省傳統手工藝類2022-11-16
- 良渚器物紋飾文化符號的轉化與數2022-11-15
- 從相對性思想看莊惠思想差異2022-11-15
- 《鄭氏規范》的孝義教育思想研究2022-08-23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士兵文化學習考2022-08-23
- 新時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與2022-08-22
- 大灣區多語種政府新聞標注語料庫2022-08-18
- 21世紀英美主流媒體對浙江形象報2022-08-18
2022年第23期
2022-10-14 點擊:
文學藝術
1979—1999年中國民族聲樂理論研究回顧
周燕;蔡盼;1-4
電影:在虛構和真實之間——以馬克·費羅為中心的討論
王慜;5-8
中國藏族題材電影中的生態書寫探究
李之文;9-12
試析鐵凝小說創作中女性意識的演變
余米慧;13-16
宋詩詞中的挪用演化現象剖析
荊曼;17-20
從文學作品看中國女性意識發展的影響因素——以《傷逝》和《我的前半生》為例
馬寧寧;21-24
成人讀者賦予動物形象的理解與寄托——以《格林童話》為例
郭一潔;楊蘭;25-28
語言文化
廣西少數民族大學生民族認同、語言水平和語言態度研究——以壯族為例
林琳;陳瑩;29-32
事件框架下英德動詞的異同分析
陸仕廷;33-36
楊憲益《離騷》譯本的譯者行為批評分析
李苑;吳晶晶;37-40
關聯翻譯理論視角下《傾城之戀》中成語英譯研究
胡娜;程雨瀟;41-44
基于圖里翻譯規范理論的衛禮賢和閔福德《易經》翻譯對比研究
劉禹杉;45-48
漢語“是”字句在維吾爾語中的對應表達
常雅文;海麗恰姆·買買提;49-52
法語諺語中的文化分析
馬默含;李淑君;53-56
傳媒文化
江蘇省“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新媒體平臺服務現狀與分析
姚丹;張琴;韓偉萍;57-61
媒介融合視閾下膠東紅色文化的傳播策略研究
郭亞奇;62-65
“Z世代”群體網絡流行語傳播力研究
戴仁卿;劉彬;66-69
歷史文化
四十年“左聯”研究情況流變新見——以《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為例
張文望;王明霞;高毓坤;楊雨辰;李可;70-73
澳門趙氏家族源流事跡稽考及趙家大屋修復活化對策建議
趙強;74-80
《詩經》的詩學象似性研究——以許氏譯本為例
翁靜琳;81-84
唐山電力工業遺產初探——以中國水泥工業博物館為例
劉艷偉;85-88
中醫學術史上的四大地方中醫醫學流派比較研究
鄒善樣;哈志強;王珠;宋慧婷;鄧羅英;劉丹;黃湘;江琴;余良忠;89-93+106
《山右讞獄記》初考
張慧婷;94-97
文化產業
中醫科普游戲化的思考與探索——以本草靈蘭錄的開發設計為例
延菁峪;劉端暢;王晨瑾;98-101
用戶體驗視角下檔案館公共服務能力提升研究
韓紅磊;102-106
新時期基層文化場館活動開展的幾點思考
佘曉峰;107-110
近十年來智慧圖書館環境下的數字資源一體化服務研究綜述
成麗霞;111-114
高校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策略探析——基于“2021年廣東省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金牌活動評比”案例分析
黃娟;115-118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與唐代滕王閣的品牌聯合傳播
彭志紅;董佳琪;119-123
盲盒營銷理念對文創產品的現實意義探究——以瑤繡文創開發為例
鄧文彥;周煒凱;嚴曉君;洪衛烈;124-128
民俗文化
現代殯葬儀式的變革及樣例
任俊圣;129-133
壯族花圖騰崇拜的文化釋義
黃珍瑤;134-137
基于鄉村文化振興的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探究
劉定定;138-140+190
文化與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園德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李玉冰;141-144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班級管理的路徑探究
郝梓旭;于陽;馮彥博;145-148
后疫情時代高校輔導員的生命文化育人工作創新研究
萬菁娟;149-152
文化自信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校園傳播路徑程
康慧寧;張曉宇;153-156
非遺傳承創新視域下文創設計職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丁靜;157-160
新時代大學生海洋文化意識的提升路徑研究
崔永元;161-164
文化交流
紅色文化與外來文化的融合機理研究
昌盛;賀毅夫;165-168
中西禮儀文化差異之我見
楊維煒;169-172
智媒時代講好廣西紅色故事的實踐探索
張宇璇;梁戈里;173-176
文化論苑
“微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高校的困境與優化路徑
顧佳敏;177-181
現代文化核心下的文化邊緣
張千雨;182-185
以傳統耕讀文化促進城市家庭文化建設的路徑研究
鄒懿蝶;何錦;黃巍巍;186-190
試論新時代地方紅色資源的“生動教材化”
余道年;191-194
廣西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文化認同的關聯性研究
羅惠琳;鄧任洲;韋靜玲;譚紫藝;趙詩婷;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