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文章
- 新媒體時代黑龍江省傳統手工藝類2022-11-16
- 良渚器物紋飾文化符號的轉化與數2022-11-15
- 從相對性思想看莊惠思想差異2022-11-15
- 《鄭氏規范》的孝義教育思想研究2022-08-23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士兵文化學習考2022-08-23
- 新時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與2022-08-22
- 大灣區多語種政府新聞標注語料庫2022-08-18
- 21世紀英美主流媒體對浙江形象報2022-08-18
2022年第25期
2022-10-14 點擊:
文學藝術
關于哈姆雷特性格的思考杜曉卿;1-4
電影、機場體驗與“美國例外論”——從斯皮爾伯格《幸福終點站》說起
王毅捷;秦燁;5-9
文化自信背景下藝術設計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研究
沈鴻昌;10-13
《叛逆者》:以觀眾為中心的電視劇改編
馬江瑜;孫辛會;吳云;14-17
從《杜子春》中的母親形象看芥川龍之介的戀母情結
張媛媛;18-23
福爾摩斯偵探小說敘事技巧在清末民初的移植——以《霍桑探案》為例
趙亮;24-27
淺談影片《好想去你的世界愛你》中的色彩表現力
賈云霞;28-31
賽博女性主義視野下科幻小說《神經漫游者》的解讀
張麗君;32-35
語言文化
從紅顏色字之間的關聯性看漢字的起源——以《說文解字》和《說文解字注》為依據
杜環環;36-40
語言與文化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基于生活實例的分析
相啟征;41-44
話語權力理論視角下課堂話語打斷研究
黃璜;韓衛紅;45-49
對外漢語教材中兒化詞的收錄標準研究
紀儲洋;徐婷;50-53+91
近十年國內模糊限制語研究綜述
劉漫漫;曹慧玲;54-57
構式語法“該X的X”與“該X就X”對比分析
段宏宇;58-61
基于禮貌策略及語料庫的日語拒絕話語表達策略分析
李潤澤;62-65
淺談俄語地名漢字譯寫
王旭;66-69
傳媒文化
自媒體時代高校紅色文化教育與傳承策略探究
王麗瓊;70-73
國內關于孝親敬老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研究綜述
阮王秀;74-77
高校校園新媒體的發展路徑探究
廖鎮宇;賀媚;王立坤;78-81
歷史文化
哈爾濱紅色文化在當地大學生中傳承的路徑探究
郭昀軒;史夢嬌;王玉華;82-86
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特殊學校的傳承路徑研究——以盲校為例
黃子軒;施穎;87-91
先秦墨家災荒思想研究——以《墨子》為例
魏一鳴;楊乙丹;92-95
科技史視域下的“草船借箭”虛實手法研究
魯儀;陳彥如;96-99
南嶺走廊百年英烈文化記憶的話語轉化探析
基艷;100-104
國家級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茅山號子資源的搶救性整理與數字化保護研究
龐宇;105-108
成都杜甫草堂的詩歌教化實踐探索向昕;109-112
連南瑤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研究梁燕珍;黃雪瑩;嚴曉君;洪衛烈;113-117
文化產業
活態博物館理論視野下的博物館廉政文化建設——以蘇州碑刻博物館為例
紀迪;118-121
文旅融合視域下嘉興大運河旅游開發研究
錢偉;122-125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的創新策略探究
李曉艷;126-129
基于歷史名人資源的地域文化品牌建設策略研究——以柳州楊廷理愛國詩文主題建設為例
曹吳瑋;130-133
生態文化視域下環保文創產品開發路徑研究——以清遠市為例
馮圣媖;高晶;134-138
民俗文化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民族體育文化傳承策略探究
喻治達;鐘袁源;張博偉;143-146
文化與教育
河北紅色文化融入高職美術教育的路徑探究
高雪;張偉;151-154
文化育人視角下社區教育提升新市民文明素質研究
劉曉維;155-158
以紅色文化為依托的“三全育人”教學管理創新模式研究
楊俊萍;159-162
民族高校非英語專業本科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現狀與對策研究——以阿壩師范學院為例
周佳雯;163-166
多媒體文化視角下跨文化管理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
梁力凡;167-170
文化交流
海南國際自由貿易港背景下的區域音樂文化傳播與創新研究
曹霄夢;171-174+190
短視頻視域下在華留學生講好中國故事策略研究
張雨豪;劉佳昕;楊易;175-178
面向留學生的中華文化傳播維度與路徑研究
駱璇;李大鵬;陸怡彤;179-182
文化論苑
流行語:中國夢宣傳教育的社會心理基礎
侯曉;姚錫長;姚航;183-186
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
歐芳;187-190
“文化潤疆”背景下推進新疆鄉村文化振興的若干思考
路旋;191-194
試論影視產業發展與城市文化建設的交互性——以武漢市舉辦華語青年電影周為例
程呈;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