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文章
- 新媒體時代黑龍江省傳統手工藝類2022-11-16
- 良渚器物紋飾文化符號的轉化與數2022-11-15
- 從相對性思想看莊惠思想差異2022-11-15
- 《鄭氏規范》的孝義教育思想研究2022-08-23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士兵文化學習考2022-08-23
- 新時代大學生對德孝文化的繼承與2022-08-22
- 大灣區多語種政府新聞標注語料庫2022-08-18
- 21世紀英美主流媒體對浙江形象報2022-08-18
2022年第27期
2022-11-15 點擊:
文學藝術
關于陜北秧歌鼓舞藝術的研究
慕虎平;1-4
青少年核心價值觀塑造與電影傳播的關系研究——以漫威電影傳播為例
徐暢;鞠智琪;胡懋森;馬艷穎;5-9
悲劇審美與生命意義的詮釋——以尹雪艷和筱燕秋人物形象為例
程筱晏;10-13
“尚象”造物理念下水墨海報設計融合
李東娜;嚴夢楠;14-17
《勸善金科》與《勸善記》故事設計比較分析
葉俏毅;18-21
宮崎駿作品中的動畫角色及文化要素探究
謝榮;王蕊;22-25
《音樂知識》中的歌曲創作(1943)
姜凡;26-29
法國文學作品中的中國鏡像分析
戴夢函;30-33
語言文化
中英雙語重度失語癥老人否定詞替換探究
任頌;任虎林;34-37
新疆漢語方言數詞結構研究
徐春蘭;38-41+198
功能派翻譯理論視角下的《論語》選段英譯版本評析
苗瑞雪;42-45
維吾爾語連詞及其分類探析
李倩;孫倩倩;46-49
目的論視域下民俗文化翻譯策略研究
徐志偉;鄧景茹;50-53
交往理性視域下中醫藥功效語的英譯策略及對非遺術語翻譯的啟示
蔣麗平;54-57
間接言語行為文化視域下的韓語委婉語交際功能探析
張利娜;張英美;58-62
漢語文化負載詞葡譯的“文化缺省”和補償策略
王晰灝;63-66
傳媒文化
我國文化產業研究的進展、熱點及前沿動態述評——基于CNKI數據庫(2012—2022年)的CSSCI來源期刊文獻計量分析
韓弘峰;67-72
多角度下的日語廣告語言分析
劉美慧;73-76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楊曉哲;呂杰;77-80
歷史文化
試析川北非遺戲劇藝術當代傳承創新與探索——以國家級非遺川北大木偶、川北燈戲、川北王皮影為例
唐溪若;81-84
廣西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價值挖掘與拓展利用
李生;曾菁;85-88
琿春俄文書院再考
黃麗;89-92
《宋代墓志輯釋》校讀札記
楊婧;93-96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養策略研究——以江蘇省為例
楊麗波;97-100
貴州三都水族民間碑刻田野調查研究
張歡;韋治萱;101-106
山西革命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弘揚
楊佳佳;107-110
唐代洛陽城詩性研究
武晨希;韓宏韜;111-114
文化產業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產業化發展研究
杜陳悅;吳婧;楊程;毛吳宇;林菲;諶卉珺;115-118
體驗視角下文創產品設計與開發研究
張紅;119-123
后疫情時代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思路探索——以廣東省為例
梁少歡;124-127
試論高校圖書館服務的智慧化轉型——以昆明醫科大學圖書館為例
趙霞;張璐平;128-131
民俗文化
湘西北諺語的原生態文化特質與當代傳承
朱曉紅;132-135
壯錦植物紋樣研究
黃揚彤;米津慧;鐘日恒;136-139
老安章布依族村寨原始信仰文化及其社會價值分析
王加雪;彭建兵;140-143
鄉村振興下廣西壯族特色文化符號在家具創新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周騰飛;湯維龍;曹現果;144-148
文化與教育
將非遺文化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政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薛禮峰;149-153
校友工作在高校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探究
曹紅;154-157
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如何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吳建;158-161
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王雪;趙占元;162-165
文化交流
景點介紹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任婭岐;楊悅丹;李姝;166-169
“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來華留學生跨文化適應實證研究——以常州大學為例
王丹;170-173
“讀者中心論”視閾下中文原創繪本西譯對比研究——以《小鴿子救火》為例
陳華;174-177
文化論苑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傳統生態文化的傳承必要性研究
柏振平;178-181
文化緩沖區協調屬性的探索——以佛山祖廟東華里片區為例
林銳蓀;182-185
多元文化視野下的群眾文化建設研究
王金婭;186-189+194
中醫生命觀參照下的中國美學話語體系的構建
萬雯雯;190-194
基于認知詩學圖式理論的思維圖在英語文本閱讀中的應用研究
田媛;195-198